送方外上人 / 送上人

2018年11月23日 163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【唐代】刘长卿

孤云将野鹤,岂向人间住。
莫买沃洲山,时人已知处。

词句注释

⑴上人:对僧人的敬称。

⑵孤云、野鹤:比喻闲逸逍遥之人。

⑶将:携带,带领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遂携将家属,逃入深山。”

⑷沃洲山:在浙江省新昌县东,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,有放鹤峰,养马坡,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。 [2][3]

白话译文

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,岂肯在人间居住?
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,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。 [3]

创作背景

至德元年(756年)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,立刻重返江南。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,刘长卿在江浙游荡,寻幽探胜,交结僧人。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。 [4]

整体赏析

这是一首送别诗,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,而是送僧人归山。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,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“黯然魂销”的怅别之情,而颇多调侃,兼有嘲讽之意。

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,贴切有味。“云”与“鹤”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,何况还是“孤云”与“野鹤”,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。因此诗人诙谐地说:“岂向人间住。”尘世难留方外高人。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,静心修炼;因此,上人归山,恰得其所,理应祝贺,不该作儿女之态,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,甚至帐惘无极。

三、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,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,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。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,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,而是为了扬名,然后接近权贵,以求闻达于皇帝,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。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。“莫买沃洲山”,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,人们都知道那地方,会影响修行,会成为走“终南捷径”的人。这后两句与裴迪《送崔九》的后两句:“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”是同一用意,但此诗说得更直率。由此可见,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,可以直接规劝,所以吴瑞荣在《唐诗笺要》中说:“索性勉其入山之深,是何等交谊?”

观此诗作,写得妙趣横生、闲情逸趣,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,向往隐居深山之中,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,“莫买沃洲山”,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,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,莫隐居变成趋时,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。 [2][5]

名家点评

陆时雍《唐诗镜》:“貌古而唐,以有做作在。” [6]

沈德潜《唐诗别裁集》卷十九:“有三宿桑下,已嫌其迟意,盖讽之也。” [6]

宋宗元《网师园唐诗笺》卷十七:“峭刻浑成。” [6]

作者简介

刘长卿(约709~789年),字文房,河间(今属河北)人,唐代天宝进士。青少年读书于嵩阳,天宝中进士及第。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尉,因事贬潘州南巴尉。上元东游吴越。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,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,被诬贪赃,贬为睦州司马。德宗朝任随州刺史,叛军李希烈攻随州,弃城出走,复游吴越,终于贞元六年之前。因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其诗气韵流畅,意境幽深,婉而多讽,以五言擅长,称“五言长城”。有《刘随州诗集》。 [7]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刘长卿著.刘随州集:中华书局,1937年06月:3
  • 2.  韩成武.唐诗三百首赏析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5年04月第1版:484-485
  • 3.  沙灵娜译.唐诗三百首全译: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8.9:341
  • 4.  李淼 李星译评.蘅塘退士选编,唐诗三百首:绘图本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2年08月:364
  • 5.  方笑一评注.唐诗三百首品读: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,2008.04:288
  • 6.  周蒙,冯宇主编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5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9-10
  • 7.  唐圭璋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南宋·辽·金)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9.01:2463

学诗文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