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畔独步寻花·黄师塔前江水东

2018年12月24日 218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【唐代】杜甫

huáng shī  tǎ   qián jiāng shuǐ  dōng
黄   师   塔   前   江   水   东,
chūn guāng lǎn kùn   yǐ    wēi  fēng
春   光   懒   困   倚   微   风。
táo  huā     yī     cù    kāi    wú   zhǔ
桃   花   一   簇   开   无   主,
kě     ài    shēn hóng  ài    qiǎn hóng
可   爱   深   红   爱   浅   红?

词句注释

  1. 黄师塔:和尚所葬之塔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:余以事至犀浦,过松林甚茂,问驭卒,此何处?答曰:“师塔也。”蜀人呼僧为师,葬所为塔,乃悟少陵“黄师塔前”之句。
  2. 懒困:疲倦困怠。
  3. 无主:自生自灭,无人照管和玩赏。
  4. 爱:一作“映”,一作“与”。 [1][2-3]

白话译文

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,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。
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,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?[4][5][6]

创作背景

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,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或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春。上元元年(760年)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,寓居四川成都,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,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。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,是“浣花溪水水西头,主人为卜林塘幽”(《卜居》);诗人感到很满足,“但有故人供禄米,微躯此外更何求”(《江村》)。所以,时值春暖花开,更有赏心乐事,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。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。第二年(一说第三年)春暖花开时节,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,写下了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这一组诗。 [4][7][8]

文学赏析

诗题为独步寻花,写到黄师塔前看花。“黄师塔前江水东”,写具体的地点。“春光懒困倚微风”则写自己的倦态,春暖人易懒倦,所以倚风小息。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,看那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”。这里叠用爱字,爱深红,爱浅红,爱这爱那,应接不暇,但又是紧跟着“开无主”三字来的。“开无主”就是自由自在地开,尽量地开,大开特开,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,诗也如锦似绣。

名家点评
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予在成都,偶以事至犀浦,过松林甚茂,问驭卒:“此何处?”答曰:“师塔也。”盖谓僧所葬之塔。于是乃悟杜诗“黄师塔前江水东”之句。

明·陆时雍《诗镜总记》:深情浅趣,深则情,浅则趣矣。杜子美云: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?”余以为深浅俱佳,惟是天然者可爱。

明·陆时雍《唐诗镜》:老性风骚自别。

明·王嗣奭《杜臆》:“春光懒困倚微风”,似不可解,而于恼、怕之外,别有领略,妙甚。桃花无主,可爱者深红耶?浅红耶?任人自择而已。

清·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吴论:此至黄师塔前而作。春时懒倦,故倚风少憩。师亡无主,则深、浅红花,亦任人自赏而已。朱注:叠用“爱”字,言爱深红乎?抑爱浅红乎?有令人应接不暇意。

清·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:两“爱”字有致。

清·杨伦《杜诗镜铨》:并传出春光之神,绮语令人欲死(“春光懒困”二句下)。

清·黄子云《野鸿诗的》:(七绝)龙标、供奉擅场一时,美则美矣,微嫌有窠臼……往往至第三句意欲取新,作一势唱起,末或顺流泻下,或回波倒卷。初诵时殊觉醒目,三遍后便同嚼蜡。浣花深悉此弊,一扫而新之;既不以句胜,并不以意胜,直以风韵动人,洋洋乎愈歌愈妙。如《寻花》也,有曰:“诗酒尚堪驱使在,未须料理白头人。”又曰: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。”……方悟少陵七绝实从《三百篇》来,高驾王、李诸公多矣。

宋·何汶《竹庄诗话》:《禁脔》云:古诗有醇酽之气,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云云。

明·王嗣奭《杜臆》:此亦《竹枝》变调,而“颠狂”二字,乃七首之纲。

清·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远注:每首寻花,章法各能变化。

清·爱新觉罗·弘历《唐宋诗醇》:老杜七言绝句,在盛唐中独创一格,论者多所訾议,云非正派,当由其才力横绝,偶为短韵。不免有蟠屈之象,正如骐骥骅骝,一日千里,捕鼠则不如狸狌,不足为甫病也。然其间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,不特《花卿》、《龟年》数首久推绝唱;即此诸作,何尝不风调佳致乎?读者故当别具只眼,不为耳食。

清·杨伦《杜诗镜铨》:王阮亭曰:读《七绝》,此老是何等风致!刘须溪曰:每诵数过,可歌可舞,能使老人复少。 [3][11]

作者简介

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尝自称少陵野老,世称杜少陵。举进士不第,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宋以后被尊为“诗圣”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。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,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内容深刻。许多优秀作品,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,因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在艺术上,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,尤长于律诗;风格多样,而以沉郁为主;语言精炼,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。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。 [12]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彭定求.全唐诗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555-556
  • 2.  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163-165
  • 3.  邓魁英 聂石樵.杜甫选集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:194-196
  • 4.  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308
  • 5.  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178
  • 6.  韩成武.杜甫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382-384
  • 7.  周啸天.唐诗鉴赏辞典补编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90:276-277
  • 8.  林从龙.古典文学名篇赏析(第二辑).合肥:黄山书社,1983:39-42
  • 9.  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534-536
  • 10.  黄慧娟.杜诗里的唐朝往事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2013:118-122
  • 11.  陈伯海.唐诗汇评(上)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5:1162-1164
  • 12.  夏征农 等.辞海(缩印本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0:1514

学诗文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