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唐]元结
guǐ mǎo suì xī yuán zéi rù dào zhōu fén shāo shā lüè jī jìn ér qù
癸 卯 岁,西 原 贼 入 道 州, 焚 烧 杀 掠,几 尽 而 去。
míng nián zéi yòu gōng yǒng pò shào bù fàn cǐ zhōu biān bǐ ér tuì
明 年,贼 又 攻 永 破 邵,不 犯 此 州 边 鄙 而 退。
qǐ lì néng zhì dí yǔ gài mēng qí shāng lián ér yǐ
岂 力 能 制 敌 与?盖 蒙 其 伤 怜 而 已。
zhū shǐ hé wéi rěn kǔ zhēng liǎn gù zuò shī yī piān yǐ shì guān lì
诸 使 何 为 忍 苦 征 敛,故 作 诗 一 篇 以 示 官 吏。
xī suì féng tài píng shān lín èr shí nián
昔 岁 逢 太 平, 山 林 二 十 年。
quán yuán zài tíng hù dòng hè dāng mén qián
泉 源 在 庭 户, 洞 壑 当 门 前。
jǐng shuì yǒu cháng qī rì yàn yóu dé mián
井 税 有 常 期,日 晏 犹 得 眠。
hū rán zāo shì biàn shù suì qīn róng zhān
忽 然 遭 世 变,数 岁 亲 戎 旃。
jīn lái diǎn sī jùn shān yí yòu fēn rán
今 来 典 斯 郡,山 夷 又 纷 然。
chéng xiǎo zéi bù tú rén pín shāng kě lián
城 小 贼 不 屠,人 贫 伤 可 怜。
shì yǐ xiàn lín jìng cǐ zhōu dú jiàn quán
是 以 陷 邻 境,此 州 独 见 全。
shǐ chén jiāng wáng mìng qǐ bù rú zéi yān
使 臣 将 王 命,岂 不 如 贼 焉?
jīn bǐ zhēng liǎn zhě pò zhī rú huǒ jiān
今 彼 征 敛 者,迫 之 如 火 煎。
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yǐ zuò shí shì xián
谁 能 绝 人 命,以 作 时 世 贤!
sī yù wěi fú jié yǐn gān zì cì chuán
思 欲 委 符 节,引 竿 自 刺 船。
jiāng jiā jiù yú mài guī lǎo jiāng hú biān
将 家 就 鱼 麦,归 老 江 湖 边。
-
癸卯岁:即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。
-
道州:州名,治今湖南道县。
-
明年:第二年。
-
攻永破邵:攻破永州和邵州。永州和邵州,今均属湖南省。
-
边鄙:边境。
-
与:通“欤”,吗。
-
昔岁:从前。
-
庭户:庭院。
-
洞壑(hè):山洞,沟壑。
-
井税:田赋。古代实行井田制,一井九百亩,分为九区,各百亩,如“井”字,中为公田,周为私田,八家分耕,并共耕公田以为赋税,称“井税”。此处借以指唐代的赋税。井,即“井田”。
-
晏:晚。
-
世变: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。
-
戎旃(zhān):战旗,一说为军帐。
-
典:治理、掌管。
-
山夷: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。
-
见全:被保全。
-
将王命:奉皇上的旨意。
-
绝:断绝。
-
委:弃。符节: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。委符节:辞官。
-
引竿:拿钓竿,代指隐居。刺船:撑船。
-
将:带着。就:靠近。
-
湖:一作“海”。 [1][2]
癸卯年,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,焚烧杀戮掠夺,几乎扫光全城才走。第二年,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,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。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?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。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?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年),时元结任道州(州治在今湖南道县)刺史。此诗的小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。癸卯年十二月,广西境内被称作“西原蛮”的一群强盗发动了武装暴乱,曾攻占道州达一月余,其间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第二年五月,元结任道州刺史,七月“西原蛮”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(州治在今湖南零陵)和邵州(州治在今湖南邵阳),却没有再攻道州。诗人认为,这并不是官府“力能制敌”,而是出于“西原蛮”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“伤怜”,相反,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,在道州百姓“朝餐是草根,暮食乃木皮”(《舂陵行》)的情况下,仍旧残酷征敛,有感于此,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以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。 [2][4]
在诗中,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“贼”,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,但他把“诸使”和“贼”对比起来写,通过对“贼”的有所肯定,来衬托官吏的残暴,这对本身也是个“官吏”的作者来说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
全诗共分四段。第一段由“昔年”句至“日晏”句,先写“昔”。头两句是对“昔”的总的概括,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,正逢“太平”盛世。三、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,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。这一段的核心是“井税有常期”句,所谓“井税”,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,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;“有常期”,是说有一定的限度。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,是“日晏犹得眠”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,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,便为后面揭露“今”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。
第二段从“忽然”句到“此州”句,写“今”,写“贼”。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:安史之乱以来,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,后来又任道州刺史,正碰上“西原蛮”发生变乱。由此引出后四句,强调城小没有被屠,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:“人贫伤可怜”,也即“贼”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,这是对“贼”的褒扬。此诗题为“示官吏”,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,告戒官吏,所以写“贼”是为了写“官”,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。
第三段从“使臣”句至“以作”句,写“今”,写“官”。一开始用反问句把“官”和“贼”对照起来写:“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”这是抨击官吏,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,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。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:“今彼征敛者,迫之如火煎”,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。和前面“井税”两句相照应,与“昔”形成鲜明对比,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。接下来的两句:“谁能绝人命,以作时世贤?”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,揭示了“时世贤”的残民本质。“绝人命”和“伤可怜”相照应,“时世贤”与“贼”作对比,这里对“时世贤”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。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“绝人命”,也不愿作“时世贤”的决绝态度,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。
第四段由“思欲”句至“归老”句,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。作者是个官吏,他是不能违“王命”的,可是作“征敛者”吧,他又不愿“绝人命”。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:宁愿弃官,归隐江湖,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、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。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,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。
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;在文学上反对“拘限声病,喜尚形似”(《箧中集序》)的浮艳诗风,主张发挥文学“救时劝俗”(《文编序》)的社会作用。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,都指陈事实,直抒胸臆,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,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,如从胸中自然倾泄,自有一种感人之处,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,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、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。沈德潜说:“次山诗自写胸次,不欲规模古人,而奇响逸趣,在唐人中另辟门径。”(《唐诗别裁》)[4]
宋代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:杜子美褒称元结《舂陵行》兼《贼退示官吏》二诗云:“两章对秋水,一字偕华星。致君唐虞际,淳朴忆大庭。”……盖非专称其文也。至于李义山,乃谓次山之作以自然为祖,以元气为根,无乃过乎?秦少游《漫郎》诗云:“字偕华星章对月,漏泄元气烦挥毫”,盖用子美、义山语也。
清代李沂《唐诗援》:人皆知次山诗朴老古淡,在盛唐自成一家,惟子美《舂陵行序》云:“今盗贼未息,知民疾苦,得结辈十数公,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。万物吐气,天下少安可得矣!”数语真次山知己。
清代王士祯《唐贤三昧集笺注》:真朴恻怛,如读“变风”、“小雅”。不独有仁慈之心,亦可以为诗史也。
清代张谦宜《茧斋诗谈》:若纯作刺时语,亦伤厚道。看首尾词意和平,可知古人用笔之妙。
清代施补华《岘佣说诗》:诗忌拙直,然如元次山《舂陵行》、《贼退示官吏》诸诗,愈拙直,愈可爱。盖以仁心结为真气,发为愤词,字字悲痛,《小雅》之哀音也。 [5]
元结(719—772),唐代文学家。字次山,号漫郎、聱叟,曾避难入猗玗洞,因号猗玗子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唐玄宗天宝十二载(753年)登进士第。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叛军,立有战功。后出任道州刺史,政绩显著。其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,讽谕时政,抨击官吏的横征暴敛,敢于为民请命。山水诗作也清新自然。在散文上也颇有成就。原有集,已散佚,明人辑有《元次山集》。又曾编选《箧中集》行世。 [6]
文章评论